【社论】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中医药事业更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86次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9月3日,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也必将为全体中医药人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开创中医药事业更美好未来。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医药人铭记历史,激荡爱国之情。
中医药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抗日战争历史中熠熠生辉。创立于1937年战火中的《国医砥柱》杂志,在发刊词中喊出“痛国粹之沦灭,伤利权之外溢,关心国运,竭力扶危,支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乃联合诸同志,组织《国医砥柱》月刊社”的创刊决心;1936 年 10 月,尚是学生的中医王玉润在战地救护学学习笔记扉页,记下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朱南山的慷慨陈词:“各生务勿惧他日之危险。若国家遭难,我队须出发救护,我当挺身前往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中医药人把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融入每一味草药、每一次诊疗,用仁心仁术筑起守护军民健康的坚实堡垒。这份深沉的爱国之情,值得当代中医药人深深铭记。只有爱国之情成为中医药人共同的精神标识,转化为守护中医药根脉的自觉行动,才能汇聚起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强大力量,让中医药始终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逐浪前行。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医药人自信自立,燃起强国之志。
抗战时期,中医药人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以“敢为天下先”的志气发挥中医药优势,克服重重困难,使中医药在逆境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陕甘宁边区,边区防疫委员会以中医药为主导,研制出“防疫丸”防治霍乱、痢疾,卓有成效;在太行山区,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中药注射液。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人更当充分利用中医药这一原创科技资源属性,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提升中国医学创新链前端“原始创新”和尾端“转化应用”能力,助推实现医学科学的创新突破和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医药人挺膺担当,实践报国之行。
当年,中医药人的身影活跃在抗战前线、后方、沦陷区和国际战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与“家国大义”。在东北抗日战场,军医胡仁应用《伤科大成》所载方法为抗日名将周保中治疗严重枪伤,保存了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战斗力量;中医姚明久在家乡成立北满抗日救国总会金山分会,以行医为掩护,一边治病救人一边传递重要情报,最终因叛徒告密而牺牲。今天,报国之行更应成为中医药人的行动自觉:在基层一线、在偏远山区,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守护一方百姓;在科研战场,攻坚克难破解中医药科学难题,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在国际舞台,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成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力量。
伟大精神照亮前行之路,历史使命呼唤担当作为。今天,让我们激荡爱国情、燃起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抗战先辈为榜样,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务实的工作实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让中医药这一文明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