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25次


5月1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药交叉学科与智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等多项重磅成果,标志着中医药领域在智能化、标准化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陆军、朱立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陈榕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北京市中医药局副局长李德娟等出席会议。


大会以“AI创新中医发展、数智均衡医疗资源”为主题,聚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为中医药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布《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该标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14家单位共同编制,是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和应用评估方法,规定了中医药大模型技术及应用的功能与性能要求。该标准主要涵盖场景丰富度、能力支持度、应用成熟度三大能力域,分别关注中医药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全流程技术能力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服务质量与效果。三大能力域具体包括中医临床诊疗、中医教育、中药研究等13个能力子域,下含名家医案经验挖掘、辅助临床辨证、中药生产加工、个性化诊疗等30余个能力项。据悉,这一标准目前已为“大医金匮”“数智本草”等中医药大模型提供评测支持。


黄璐琦表示,人工智能与中医药融合创新要在中医药理论的科学阐述研究、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精准化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人才培养三方面发力,挖掘中医药新知识,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助推中医药经验传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李德娟表示,期待依托数字中医实验室平台,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中医药个性化经验和智慧转化为可追溯、可复现、标准化的科学数据,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表达。陈榕虎表示,要深化理论革新,要深化理论革新,推动认知升级,强化跨学科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拓宽应用场景,支持AI在中药领域多场景渗透;构建协同生态,打造创新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组建AI赋能联合体,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会上,与会院士围绕“AI下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现代‘话’”展开对话。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结合的成果案例、实践经验。


会上为中医药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涵盖中医药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数智诊疗等方向。会议期间,科研项目成果展区集中呈现20项创新成果,智能设备展区展出了“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等18项设备,展现智能化中医诊疗装备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