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化 > 健康讲堂 >

正气足,抵抗力才强!正气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10 16:00:00  浏览次数:

“气”是中医学上特有的术语,人体分为“正气”和“邪气”两种。只有两气平衡,身体才能达到健康状态。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认识下正气和邪气。
 
正气是什么?
 
正气简单来说,就是抵抗疾病的能力,精、神、津液、气血等,凡是使人生长、发育、健壮的物质和动力,都属于正气的范畴。
 
邪气是什么?
 
中医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所伤、淤血、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一切导致人体发病的因素都是邪气。

 
正气与邪气的战争
 
如若体内有着强盛的正气,则病邪难以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比如我们受寒了,寒邪太重,我们泡泡脚发汗,通过发汗把寒邪赶出去,身体很快就恢复了。
 
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就会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邪气入侵后又不能及时将其驱除出去,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无力尽快修复,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一旦体内正气不足,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或者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
 
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和结果。
 
中医经常讲虚证、实证
虚和实又是什么呢?
 
虚,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不足”,就是正气不足、气血津液不足,五脏六腑的能力出现不足,比如我们经常说脾虚,脾的能力不足;阴虚,体内津液不足。此时要给身体提供资源,补上不足。
 
实,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过量”,这个过量是“敌人”过量了,病邪太猖狂了,此时关键就是要把“敌人赶出去”!
 
虚实会转换会夹杂
 
人体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实证会转为虚证,特别是久病之后,身体消耗正气太多,导致后期是虚证,所以中医会强调病好后,一定要静养,因为此时正气需要好好休息下。
 
虚证也会转实证,因为正气不足,邪气一有机会就会扩张自己的视力,导致身体处于虚实夹杂的状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足了,邪气不容易侵入,即便侵入也容易被赶走,提高我们正气能力,关键不是吃补品,而是减少消耗,比如少熬夜、少久坐、少生气、少劳累、少思虑、少看手机等等,因为这些都在无形消耗我们的正气。
 
日常多晒太阳、多走路、多适量运动、多早睡、多宁心静神等等,这些简单而舒缓的生活,都在养我们的正气。
 
除此之外,中医敷疗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